精彩小说尽在昊天书库!手机版

昊天书库 > 都市小说 > 幸福的小农村

幸福的小农村

杨柳叶子飘南方 著

都市小说连载

长篇都市小说《幸福的小农村男女主角刘一诺德牧身边发生的故事精彩纷非常值得一作者“杨柳叶子飘南方”所主要讲述的是:提起“神童”二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天才、天赋、高智商等有关词神多是指具有天赋异禀的儿童青少年这里讲的九岁“神童”是加了双引号我叫刘一就是这个加了双引号的“神童”为什么要强调是九岁“神童”呢?因为我九岁时才上了小学一年所以说是加了双引号的神我之所以“神童”之处还不单单是指九岁才读一年因为九岁读一年级在90年代看来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而我之所以被称为“神童”是因为...

主角:刘一诺,德牧   更新:2025-05-02 02:10:56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提起“神童”二字,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天才、天赋、高智商等有关词语,神童,多是指具有天赋异禀的儿童青少年了,这里讲的九岁“神童”是加了双引号的,我叫刘一诺,就是这个加了双引号的“神童”了,为什么要强调是九岁“神童”呢?

因为我九岁时才上了小学一年级,所以说是加了双引号的神童。

我之所以“神童”之处还不单单是指九岁才读一年级,因为九岁读一年级在90年代看来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的,而我之所以被称为“神童”是因为他大字不识一个,不用说大字了,可能数字还认识不了几个。

我上学比较晚,很大原因是因为受到了哥哥的拖累,因为哥哥在三西岁时就被送去了学校,在这个上厕所都需要老师解腰带的年龄。

哥哥叫刘康,小名康康,家里的第一个男孩,也是爷爷奶奶的长孙,所以家里都比较重视对他的教育。

所以在三西岁就送到了学校,可能爷爷奶奶太想让孙子中状元了,后来状元先不谈,那些任教的老师可是倒了霉,轮着去给康康擦屁股了。

每次老师遇到父母,都劝说把孩子接回家吧,太小了,也听不懂上课。

在现在看来三西岁上幼儿园很正常了,基本每个孩子也是这个年龄上幼儿园,但是在1991年,三西岁上学的孩子并不多。

就这样,老师们劝说我的父母把孩子接回家,等两年后再接着上是最好不过了,另一方面,康康因为年龄小的原因,每次送到校门口都要扯着妈妈的头发不愿意进校园,上学的事情也是断断续续,之前的幼儿园不叫幼儿园,叫学前班,康康光学前班就上了三年。

父母也是因为上学的事情万分苦恼,送了几年学,康康什么也没学到,还是大字不识一个,在那个偏远的农村,在那个年代,也不像如今的素质教育,也没音乐舞蹈,只有语文和数学。

父母吸取了教训,为了避免刘一诺出现同样的情况,于是就没让他像哥哥一样那么早送去上学。

还记得九几年时,刚流行农民工,父亲是高中生,在当时也算是高学历了,但是由于父亲常年外出务工的原因,疏忽了对两个孩子的教育,母亲也没读过书,所以两个兄弟大字不识一个,这种情况在当时的农村极其普遍,整个村大多情况一样的。

所以导致了我九岁读小学一年级,而且没人进行学前的教育,即使当时送去学校,也是大字不识一个。

这个九岁“神童”,每天上学非常积极,当时的学生自己搬家里凳子去学校,吃过饭后,左邻右舍的小朋友约一起,每人搬一把凳子一起去学校,去学校只做一件事情,不是学习,只是为了等着放学回家。

大家坐在教室了,我期盼着放学铃声,当时的放学铃声不像现在学校里的广播放的音乐那样动听,而是学校校长推一辆凤凰牌自行车,自行车上的铃铛就是学校上下学的铃声。

只要听到自行车铃声一响,教室里的学生们搬起凳子就冲出教室,像田径比赛一样,看谁第一个跑回家,然后相互炫耀一番,跑的真快,当时村间的小道还是土路,跑起来,尘土飞扬,还有一些江湖的意境,神龙见首不见尾的。

记得入学第一天,校长就把我送进教室安排在一个十岁“神童”旁边,记得校长也是数学老师,当时安排给我的同桌叫张银行。

这个同学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因为我特别怕他,怕他的原因大概有两个,一个是他十岁长的人高马大,我怕的打我,事实也是如此;另一个原因是他数学课上只会写0,无论数学老师布置什么作业,他只会在作业本上画圈。

所以张银行这个名字好像和银行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后来长大后听说他其实是个傻子,而我当时被老师和他分在一起相互学习,现在想想,不敢想我当时在校长眼中是怎样的。

当然当时和张银行分在一起也有一定单位好处,因为他只会用笔在作业本上画圈,而我可以写十以内的数字。

也是因为作对比的目标比较低,所以我当时很是自豪和骄傲。

放学回家后在妈妈面前吹嘘自己的优秀,然后贬低我的同桌张银行也是当时的乐事。

虽然自己比同桌作业要写的好一些,但是期末考试成绩是一样的,毕竟当时语文和数学不仅仅是画圆圈,所以每次考试,我和同桌都是并列倒数第一。

反正试卷发下来,试卷认识我俩,我俩不认识试卷上的内容,但是张银行是始终如一的在试卷上画圈,我虽然没他画的圈多,但还是不知道试卷上写的什么,所以每次考试基本是没得分。

现在想起当时嘲笑张银行实属不应该,毕竟在校长眼里我和他是一类人,谁都不应该笑话谁。

后来没过多久,张银行再也没有来过学校,上学路上偶尔见过几次,他找到了自己的“工作”,提着破烂的蛇皮袋子,在路边刚拔完花生的地里捡落下的花生,在刚掰完玉米的地里寻找遗落的玉米棒子。

现在想来我也是没搞明白,他后来成为了真正的傻子,到底是因为傻才成为傻子,还是因为小时候没上学成为的傻子。

有时候自己也会问自己,如果自己当时也像张银行一样没有继续读书,是不是世界上会多一个傻子。

庆幸的是父母比较重视读书,特别是我的母亲,把读书看的非常重要,虽然我不明白为什么当时母亲如何接受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的我,但毅然坚持让我读书,其它事情可以商量,但是读书的事情没有商量,在父母那里是必须要坚持的事情。

这就是九岁“神童”步入学堂的过程,还记得当时母亲送我去学校,校长当时在办公室还对他进行了入学前的考核。

出的题目大概是十以内的加减法,好像一道没答对,当时的考核也不过是走一个流程,毕竟孩子都九岁了,答对答不对都到了读书的年龄了。

可能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也是糊里糊涂的进入了校园。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

冀ICP备202303143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