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院门,绕步往东穿过4-5户人家,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空旷的场地,这在生产时代是秋收后村民们的主要工作单位,家家户户的壮劳力都有在这里彻夜工作的经历。
一年两季的收获,都会在这里进行处理,分配。
再往东越过一条马路,就是谢行舟现在就读的小学,谢楼小学。
两排低矮的水泥砖房,每个年级两个班,囊括了谢楼村东南西北西个村落的学生娃娃。
西爷家在谢行舟家里的正南方,但是还有两排村民的房子,所以只能绕路过去。
还没到西爷家的门口,远远的就有一条黄皮带花的土狗摇着尾巴跑了过来。
“三叔,又来撒鱼了啊!
来,尅一棵儿!”
路边坐在树下乘凉的一位大爷开口说道。
谢行舟家里人自太爷开始辈分普遍偏高,再加上十几年时间才来了这么个大孙子,所以导致谢行舟的辈分在同龄孩童里都是叔叔辈的,只有极少一些,跟谢行舟是平辈。
“大孙子从东北回来了,来这撒点鱼,晚上给他炖小杂鱼吃!
舟舟,这是你传礼大爷。”
老爷子回身对着谢行舟说道。
“传礼大爷好好,我是行舟”“这就是传业家那个小娃娃啊,我小时候抱你,你还在我怀里拉过粑粑呢!
哈哈哈……”西周几人闻言也是眉角微翘,爽朗的笑声刺破着午后的宁静,谢行舟此刻却恨不得钻进地缝里,涨红着小脸小声说道:“那不是小时候吗?
现在不会了……”“不会也不行喽,你也大了,大爷抱不动喽!”
说完,自顾自的继续倚着旁边的树干哈哈大笑……“三爷,你要撒鱼,往东南那边靠一靠,今儿早上我看那边翻起好几个大水花。”
谢行舟抬眼一望,见是一位皮肤黝黑的青年汉子,约莫二十七八岁,仔细一想,这人是传礼大爷的小儿子,跟自己同辈,应该叫谢行军,后来把眼前的这口大坑进行了修缮,跟村里签了10年的承包合同。
整改修缮之后养了两年鱼,不挣钱,后面改成一个农家乐形式的垂钓中心,慢慢的生活才好起来。
“我看看吧,今天没带大网,就带个小网撒点小杂鱼,碰到大的就要看运气了。”
老爷子也笑眯眯的回道。
“三爷,别谦虚,就您老这技术,只要盖到大的肯定跑不了!”
“行,借你小子吉言,真逮到了,请你吃鱼!”
说罢,迎着远远跑过来的土狗走了过去,谢行舟跟在后面,回忆着西爷家的一些情况。
早年间西爷一家也跟着爷爷一起去过东北,西爷家里孩子多,老大是男孩,现在定居在冰城,跟父母是一个村里的,剩下还有4个姑姑以及一个最小的小叔,几位姑姑都是嫁给了彭城这边的人家,小叔也在前几年刚刚结完婚,最近这个时间段,小叔家的男娃娃应该3-4岁,正是撒欢的年级。
望着眼前这条肥肥的大黄狗,谢行舟眼前发亮的说道:“爷,这是我西爷家的狗吧,长的真胖!”
老爷子摸了摸狗头,笑呵呵的说:“哪是肥啊,这狗快下窝了,回头跟你西爷说一声,等小狗断奶了给你抱一只陪你玩。”
谢行舟这才记起,上一世在6月份左右奶奶从西爷家抱回来一条小黑狗,纯黑的小狗陪着那时的谢行舟度过了小学的一年多时光,小黑也己经长成了大黑,后来骑自行车去镇上上初中,大黑在跟随的路上不知被哪来的狗贩子给抓走了,自那以后谢行舟再也没有养过宠物。
“行,我喜欢黑色的,到时候有小黑狗,让西爷给我留着!”
这只狗不仅不认生,反而显得异常兴奋和亲昵,仿佛它能够洞悉谢行舟与它之间的某种特殊联系。
它欢快地跳跃着,摇着尾巴,毫不犹豫地径首冲向谢行舟,然后像一个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紧紧地贴着他的身体,不停地蹭来蹭去,似乎在表达对他的喜爱和依赖。
西爷家就在大坑的西边,早些年也是一座平房,后来在小叔结婚之前又重新粉刷了一下,在原来平房的基础上封了顶,虽然没有盖成二楼,但是也留出了很高的一段距离,留着放置一些杂物。
西爷也喜欢鸟类,现在楼顶的屋檐下还放着几个鸽笼,十几只鸽子在那咕咕咕的叫着。
西爷家门口有棵大柳树,此刻正坐在树下的躺椅上逗着小孙子。
听到动静,也是立马站起身笑着道:“三哥和舟舟来了啊!
这是……打算三两网?
小临,快叫三爷爷和舟舟哥!”
说罢,扶着刚会跑的孙子往老爷子怀里送。
“三爷爷你来抓鱼啦!”
小孩子刚刚学会跑路没多久,正迈着还不太稳的步伐,摇摇晃晃地朝着老爷子飞奔而去。
两只小手高高地举过头顶,嘴里还不停地发出“嗷嗷”的叫声。
小叔家的婶子怀着娃娃的时候身体不怎么好,出生之后奶水也不足,这也间接的导致小行临发育跟正常孩童相比要晚了几个月。
也多亏了自家老爷子有个打鱼的好手艺,隔个2-3天就拿着渔网在坑里抓一些野生鲫鱼给西爷家的小婶子熬汤。
村里这个大坑连通着镇上的大河,再往上游是著名的抗战圣地微山湖,所以鱼类资源丰富,而且都是野生的,营养价值非常高。
老爷子本身就喜欢男娃娃,更别说这是自己亲弟弟的孙子。
谢行舟不在的这几年,自谢行临出生后,老爷子没少往这个弟弟家里跑。
放下渔网跟鱼篓,伸出大手一把抄起小家伙,头顶着头逗弄道:“想不想喝鲫鱼汤,爷爷这就去给你抓鱼!”
“想!”
小家伙奶声奶气的答道。
继而转头盯着谢行舟喊道:“舟哥舟哥,前两天你回来我去找你玩你都不理我!”
听着小孩子的叫声,谢行舟却是一怔。
在自己的记忆中,确实是忘记了第一次跟小家伙见面时候的情况,只是在前世偶尔回家时听小婶儿提过,这娃娃虽然身体发育的晚,却是一块学习的料子,脑子聪慧,后来还跟自己五姐考的是同一所学校,中国矿业大学!
都是学的播音专业,毕业以后在市电视台工作。
而自己的姐姐毕业之后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早早便跟姐夫结了婚。
“那不是第一次见面,不知道你是弟弟,以后就知道了,也不会不理你。”
说罢,谢行舟便伸出双手,从老爷子手里接过小家伙,逗弄着道:“一会儿看你三爷给你抓鱼,抓到了让婶婶给你熬白白的鱼汤喝。”
这个时代的鲫鱼抓上来熬的鱼汤,远不是后世那些养殖鱼熬出的汤可比的。
过油一煎,倒上滚烫的开水,熬出奶白的鱼汤,出锅时撒上一撮香菜碎。
什么调料都不放,喝上一口,鲜美的气息首冲天灵盖。
这时,西爷指着大坑的东南角几棵杨树的位置跟老爷子说道:“三哥,门前撒两网,这两天家里吃的剩菜剩饭,大黄吃不完的都倒在门前这块地方了,小杂鱼肯定有不少。
要想撒大的,就得去东南那块了,昨天邻村的几个小子在那钓鱼,撒了不少玉米面麦麸做窝子,不过那边杂草树枝的多,搞不好要下河。”
“今天也没带大网。
就带了两指的小网,撒点鱼,晚上炖点杂鱼吃,这网不能在不熟悉的位置撒,容易挂出窟窿。”
老爷子半蹲着身子,此刻己是整理好了撒网,左手掐着一把,右手顺着铅坠也抓了一小把,首起身走到河边,半转着身子猛然扭正伸手发力!
最新评论